拓展器材综合服务商
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施“扩招”政策以来,我国的高等教育业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。截至2021年9月30日,全国高校总数已达3012所,学生人数超过4000万。然而,在这一蒸蒸日上的背后,我国高校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压力,校园能耗已达全社会总能耗的8%,其中高等院校的生均能耗明显高于居民人均能耗水平。
根据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上海16所高校的能耗情况表明,高校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83.2%,而从节能的角度看,这一建筑能耗的节能率最高可达58%,最低为16%。此外,在夏热冬冷地区的13所高校进行的能耗调查显示,生均能耗是全国居民人均能耗的2倍,最高可达4倍。由此可见,高校建筑能耗的潜力巨大,提升节能意识,降低建筑能耗显得很重要。
:校园建筑的能耗受到季节和假期的影响,科研和生活能耗占据校园建筑总能耗的50%以上,成为节能的重点。
:校内建筑可分为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宿舍等多类建筑,不同功能和年代的建筑带来显著的能耗差异,同类建筑之间能耗也可相差2倍以上,显示出节能的潜力。
:在重庆大学的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不同教学楼在非使用时间的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分别为15.31%到25.59%,这彰显出高校在非使用阶段的节能机会。
尽管国家在节能方面做了不少宣传和政策调整,但高校建筑节能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:
:高校师生的节能意识相对缺乏,重心仍放在教学和科研上,导致能源浪费现象严重。
:老旧校区的设备设施多年的使用导致能耗效率低下,更新改造需要巨额资金,然而,大量经费花费在教学科研上,建筑节能改造经费捉襟见肘。
:一些高校在推行节能措施时,因影响的负面反馈而出现管理上的犹豫,缺乏持续的管理决心。
:国家政策力度减弱后,节能工作的关注和推进也随之减弱,产生了执行上的不稳定性。
对于高校建筑的节能减排,采取比较有效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。以下从用电、用水、空调和采暖系统几个维度进行探讨:
采用节水型器具,并引入雨水回收和废水回收系统,以保证用水的重复利用,降低水资源的浪费。
通过温控装置管理空调的使用,模仿自然气候变化,确保最佳节约能源的效果。 如在夏季将空调设定温度不低于26℃,冬季不高于18℃,大大节约了能耗。
推行气候补偿器的应用,加强水力平衡,确保供热过程中的能效,进而避免热量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能源支出。
高等院校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仅关乎于降低经营成本,提升资源使用效率,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。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化与落实,未来高校的节能事业将不断向前推进,为实现绿色校园贡献力量。